超分子聚合物是其重复单元以非共价键连接的新型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具有自修复性和低温加工性等特点而在药物缓释放、日常保健、及废物管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潜在应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黄飞鹤超分子化学研究组在由小分子通过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力构建新型超分子聚合物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近期的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130 (34), 11254–11255, 2008)上,并被国际权威杂志《Nature》出版集团出版的杂志《Nature CHINA》作为化学领域突出研究成果专题介绍。《Nature CHINA》化学领域的评论员Vicki Cleave为此专门撰写了题为“Molecular self-assembly: Sort it out!”的评论,评论中指出:黄飞鹤的研究通过对两种单体在溶液中的简单混合即产生模拟自然界的聚合物(见http://www.nature.com/nchina/)。该论文的主要研究者是博士研究生汪峰,他2006年加入黄飞鹤研究组从事超分子聚合物的设计、构筑和表征工作。
近年来模拟自然界生物体的结构和性能的材料前景诱人。在生物体系中单体间通过高度的选择性配对形成聚合物是非常常见的,如四种碱基通过氢键相互作用,以严格的碱基配对规律形成DNA分子,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并携带大量的遗传信息。但该过程被证明难以复制到基于氢键的非生物体系中。黄飞鹤研究组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小分子自组装的研究,在前期小分子超分子化学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基于分子识别的主客体相互作用为主要驱动力,通过两类主客体体系间的自选择性配对组装形成超分子聚合物,并且通过对其溶液的拉丝实验实现对超分子聚合物形态的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