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沈一兵

来源:理学部 发布时间:2010-08-27 浏览次数: 4962

    “一个老师遇上好学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一个学生遇上一个好老师是很难得的。沈老师的严谨,特别是对教学的态度我特别欣赏。”—— 数学系03级本科生林楠。

    “我非常有幸学过沈老师的课程——从微分几何到几何学,我深刻体会到几何的魅力和所需付出的努力,也钦佩于老师的授课方式和严谨教风——朴实的作风、清晰的思路、严密的证明,也感动于老师对学生的关心——老师经常会询问我们的情况、向我们推荐有用的书籍,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上课时清晰、漂亮的板书。在此衷心谢谢沈老师的付出!” ——数学系04级本科生陆丽娜。

    沈一兵老师,师从白正国教授。2006年荣获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奖和浙江大学校级先进工作者。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多次获省部级奖励。编写了大学生、研究生基础性教材2本。

    在理学院学生中,沈一兵老师可是一位名人——不仅在于省级名师的光环,更在于沈老师所开设的大一基础课《解析几何》,让沈老师的“人气”直接“深入基层”。据了解,他坚持每年给本科生讲授基础课。从低年级本科生的《解析几何》、《微分几何》,到高年级本科生的《整体微分几何》、《黎曼几何》;从硕士生的学术讨论班(Seminar)到博士生的毕业论文指导,都尽心尽力。

    已有45年教龄的沈一兵老师精神矍铄,始终保有大师的风范,亲切的态度,每一位提起沈一兵老师的同学都说:那是一位令人尊敬而又不失风趣的老师。

“数学来源于实践的需求”

    “我们念大学的时候,每年都要去工厂、企业,了解工厂、企业中存在哪些数学问题。”沈老师说,数学来源于实践的需求,“例如几何学的产生,就是由于人们大地测量的需要。”

    众所周之,数学是工具,许多老师也常常强调哪些内容在工程方面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数学的理解,学生的眼光往往被中学的概念所限制。但数学不仅仅是几个简单的定义或公式,“以傅里叶级数为例,轴承是一种很普遍的零件,其毛胚往往很粗糙,怎样加工才能让它不断趋近于圆呢?轴承的内圈是封闭曲线,封闭曲线有周期性,就可以用傅里叶级数展开(表示),每加工一次,函数就变化一次,根据函数变化的情况去调整机床,以使高次谐波减小,就可以提高工件的制造精度。”

    “在大学本科阶段学习的还是经典的数学理论,数学的学习切不可死记硬背。”同理学院的其他许多老师一样,沈老师强调学习方法的掌握,“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即可,具体的知识可以查找有关资料。”然而,“有些重要的定理、定义还是需要记住的。”

 “大学生应当培养敬业精神”

    大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外要培养什么品质?沈一兵老师有着独特的质朴、正直的想法:“大学生应当培养敬业精神。”

    “不论将来做什么工作,(学生)都应当能够认真地、刻苦地把事情做好。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小事情不愿做,大事情做不了,那么这样的高等教学就失败了。”沈老师笑称,“这种精神,跟政治思想工作是一致的,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沈老师所说的敬业精神涵义深远:“这种精神包括奉献精神,仁爱精神,团结合作精神,还有向上的精神,争取把事情做好。”沈老师解释说:“有敬业精神的人,在工作的时候,愿意为了把事情做好,牺牲自己的利益,这样的人在工作中,自然懂得对人仁爱,懂得协作,懂得互相扶持帮助。”

    “要培养学生这个精神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有部分的敬业精神。社会上的功利主义可能会影响到时下的学生,使得学生从业以后,不愿踏实地做事。我觉得做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正是这种为人称道的严谨态度、求真务实的处世哲学,让沈老师不仅在学术上令人佩服,更自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何谓成功?

    “虽然我被评为浙江省名师……”沈老师谦虚地摆了摆手,“其实我一直觉得好的老师,是客观存在的,不评奖也是好的;反过来,评奖的老师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在我们系里,课比我讲得好的老师很多,只是各人所长不一样而已。”

    “一个优秀的教师,并不在于有什么机构的认证或是评奖,只要他(她)自身知识水平高,教学方法得宜,对学生负责,就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教师,有吸引力,学生爱听他(她)的课,那么他(她)作为一个教师就算是成功了。”关于成功,沈一兵老师觉得并不能够用单纯的量化方式来衡量:“如果一个学校,有自己的特色,有世界公认的几个一流水平的方向,就是成功。一个中学不是靠高考率来评价的,一个大学不是靠就业率来评价的。培养出来的人是否能成为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人才,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种思想贯穿沈老师的谈话始终,让我们看到一种很质朴,很实在的是非观念。沈老师说:“听我的老师讲,过去有不少人情愿来浙大当副教授,也不愿去普通学校当教授,这种风气很值得崇扬,也说明了浙大是成功的大学。”

四十余年教学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学习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者自身的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革命先辈不怕把牢底坐穿,我们学知识要不怕坐冷板凳。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经过坚韧不拔的努力,才能进入知识的殿堂。我相信‘青出于蓝胜于蓝’。”四十余年的教学凝于这段简单的教师寄语中。

    沈老师在几何教学事业上所作出的贡献是突出的:他编著的“整体微分几何初步”,采用外微分形式和活动标架法,对三维欧氏空间中曲线和曲面的整体几何性质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曾得到了几何学大师陈省身教授和复旦大学胡和生院士的好评。他参与编写的“黎曼几何初步”,对研究黎曼几何的三种常用方法,作了统一处理;兼顾到经典理论和近代进展,使学生在学完教材后,能独立从事初步的研究。

    教学中,沈老师强调形象思维和综合推理:“几何学是反映自然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的教学要强调形象思维和综合推理。虽然我们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但我们坚持启发式,坚持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独立地把“形”转换为“数”,即正确地用数学方程描述空间形式,通过启发式和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有扎实的几何素养。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深得学生的欢迎。”

    除此之外,沈老师还讲到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学有机结合,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材。他大力提倡学术讨论班(Seminar),把高年级本科生的选修课和低年级研究生的基础课结合起来,鼓励本科生参加学术讨论班,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