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卢兴江

来源:理学部 发布时间:2010-08-27 浏览次数: 4458

    “我非常喜欢这个老师。”;

    “一个字:好!”;

    “老师很幽默。”;

    “VERY GOOD!这样好的老师有什么理由不给满分呢!”;

    “我来浙大后见到的对学生最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 execellent teacher,做得非常好,是我认识中最好的老师!”;

    “超级好老师,很喜欢老师的风格,深入挖掘,无可挑剔。”

    卢兴江老师,主讲《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工科)课程,历年来深受同学们好评,在每次的教学评价中所有课程皆为优秀,06年获得首届理学院本科教学优秀奖(共三人)。

“给你们上课我很开心的”

    “给你们上课我很开心。作为一个老师,教学是工作,是责任。但是,对于老师而言,一门课程不断重复有什么意思呢?只有与学生不断地交流,教学相长,才能不断地收获和充实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许多积极思考的同学给我提出了许多好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我平时并没有注意到的,个人的思维总有其狭隘性。”卢兴江老师笑言,随着教龄的增长,愈加感到课堂时间的局限——“讲到一个知识点时,学生提出问题,我发现学生会这样去思考问题的,在下一次讲课的时候就会有所提及。渐渐积累起来,要强调注意的点就越来越多。”

    怎样协调课程的时间以确保更多同学能够有效地学习,是卢老师安排课程时着重考虑的问题:“数学重要的在于思想方法的掌握,切忌死记硬背,照搬照套。”然而要保障课堂效果,“因为同学们数学基础有差异,必须让大部分人理解知识,学会解题,多一点例题的讲解也是必要的。”

    在卢老师的教学中最具特色,同时也最为同学们称道的在于讲课时并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定理(概念)?从这个定理可以得到什么?这个定理怎么使用?步步引导。“使任何新知识的引出不显得突兀,条理清晰,思路明朗,且来龙去脉明晰,易于理解掌握。”06级物理系的孙云蕾同学如是说。

 “下了讲台,就可以叫我卢兴江”

    “在讲台上,我是你们的老师,下了讲台,我更愿意是你们的朋友。所以,下了讲台,就可以叫我卢兴江,呵呵…”。卢老师说,现在的大学生面对老师时往往过于羞涩、拘谨,“我常常在课上对同学们说,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来找我。现在的同学进入大学之前,被管束习惯了,一时适应不了大学生活,可是老师方面又感到关心照顾不到——学生没有向老师求助的意愿。而浙大的学生在中学时代都是佼佼者,一旦在大学不如意,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卢老师提到06级的一个同学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没有考好,主动向他问询——“我说:‘每次上课都要看到你,作业要交’,还要求他定期向我汇报各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后来的期末考试他有了较大的进步。”

    卢老师亲切地称学生们“还是小孩子”:“小孩子做错事是难免的,重要的是在做错事之后,怎样去认识错误。小孩子犯错往往是不知道自己在犯错,不知道后果的严重性,这需要有人指导,教育帮助他们。”

“待人接物的礼仪,很重要”

    能力的培养,心理健康的保障,固然重要,生于礼仪之邦的中国,“待人接物的礼仪,也是很重要的。”卢老师严肃地指出同学们普遍存在“不懂得尊重老师、他人”的现象:“不是说他们不想尊重,而是不明白怎样去做。”给老师发邮件没有抬头、没有称呼,看到老师拎着重物不会主动帮助,见到老师不主动打招呼……这些看似小事,实际上都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品质。“我并不是认为我一定要学生为我做什么事,只是这些基本的礼节他们需要学习体会,这对于他们的素质修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

    全面关怀学生的成长、成才,怀着“彼此交流,就会配合得越来越好”的美好愿望,乐呵呵地说“小孩子容易冲动、欠考虑地做事情”,时而饶有兴趣地问询起学生对学习、老师的态度,卢老师说到学生的姿态很有些家长气息。“教学方法方面,以后要增加教学艺术的指导,系里面也要加强交流活动。”采访过程中,卢老师叙述的方式有些意识流,气氛自然而开怀。不负硬脂酸钠(网名)在校园论坛上的评价:“很有魅力的一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