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贺贤土院士的科学探索历程:从核武器到激光聚变

来源:理学部 发布时间:2011-11-28 浏览次数: 5765

    11月25日下午4:00,理学大讲堂第八讲“我的科学生涯:从核武器到激光聚变”在临水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友贺贤土院士应邀为求是学子开辟又一片全新视野。
    数学系系主任包刚教授主持报告会,理学部副主任沙健教授向贺院士赠送理学大讲堂纪念品。随后,讲座正式展开。贺院士缓缓讲述了“从事核武器物理研究”、“马里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从事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三个阶段的人生历程与切身体悟。
    在科学生涯的第一阶段,贺院士经历了从留校改分配到北京的一个神秘单位、进入核武器研究所理论研究室、第一颗原子弹的过早点火概率研究、突破氢弹原理和大量氢弹试验、第一次地下核试验、突破中子弹原理等前所未有的经历。他深切地体会到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并如饥似渴地吸纳着专业知识。“兴趣和激情来自科学实践中对问题知其所以然的执着追求”,贺院士这般说道。其后,贺院士在周光召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支持下,成为马里兰大学的高级访问学者。在这一阶段,贺院士感受着外国的高科技和创新,同时深感祖国强大的重要。在第三阶段,贺院士孜孜不倦地从事着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为发展我国ICF事业而努力奋斗。
    之后,贺院士讲述了基础科学研究,及其对近五十年科学生涯的感悟。在谈及创新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时,贺院士着重点出知识、思维、经验、兴趣、信念等立足点,并加以阐述:“具有创造性的科学思维能力”,“理论、实践密切结合”,“干一行、爱一行”,“为祖国服务和促进社会进步应当是我们每个人的信条”等等。
    最后,贺院士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譬如问及对“科学无国界”这一论述的看法时,贺院士说道:科学本身并无国界之分,但当通过科学创造福利时,就必然存在国际竞争。平和的语言、动人的故事、坚定的信念……贺院士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对祖国的赤诚热爱深深打动着同学们。近两个小时的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意犹未尽中圆满落幕。



 

(丹青学园陈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