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青年是理学的未来 交叉是创新的源泉

来源:理学部 发布时间:2012-04-24 浏览次数: 2524

    2012年4月21日,浙江大学理学部科研工作交流会在富阳召开。学部党委书记翟国庆、副主任沙健出席了会议,陈汉林等学部各系系主任、分管科研系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学科交叉研究中心负责人、理学青年论坛成员以及科研秘书等40余人参加了会议。
    沙健副主任首先报告了理学青年专项的实施情况。自2009年学部在学校自主科研项目的支持下设立理学青年专项以来,在学部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精心筹划、规范执行,制定了系列的资助原则、管理程序和考核方法。通过3年的运行,理学青年专项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资助教师在PRL、JACS、angew. Chime.、ADV.MATER、PNAS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140多篇为校TOP论文,并有多篇文章被Chemical Communications 、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等知名期刊列为封面文章。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7项,争取到其它渠道的资金3000多万。3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人入选浙江省海外高层次引进计划,5人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资助,7人获得浙江省人才项目资助(其中2012年理学部获得资助的5人全部受过理学青年专项资助),化学系范杰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地科系贾晓静获“2011年度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化学系马成课题组的姚伟军博士获浙江大学2010度“竺可桢奖学金”;数学系刘利刚课题组李果博士获2011年度“微软学者奖学金”;化学系黄飞鹤课题组汪峰博士荣获“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学部依托理学青年专项成立了理学青年论坛,已经成为理学部青年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和学科交叉的重要阵地。理学青年论坛还邀请了鲍虎军、陆国栋等学术带头人来与青年教师交流团队组织、人才培养等,为理学部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化学系汤谷平教授作为理学青年论坛的“坛主”汇报了理学青年论坛两年来的运行情况,指出通过论坛的举办,理学部的青年教师有了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渠道,有了展示自己科研工作和学术水平的舞台。在下一步的论坛运作上,将着力于切入学科发展的热点问题、切入国家发展的重点问题、切入世界发展的焦点问题,以专题的方式深入地进行跨学科的合作。
    化学系范杰教授作为青年教师代表以自己回国后的成长经历向大家分享了做科研的感悟。他指出青年教师要学会调整自我的心态,不要过分的计较眼前的利益,要安心地做科研;要学会如何从被指导者转化为指导者,要学会如何找新的问题;要学会“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并让更多的人一起走”的开放式的合作方法。
    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顾建明介绍了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的情况;数学系孔德兴教授介绍了与浙一医院、浙二医院等开展数理医学合作的工作;物理系罗孟波教授介绍了浙江大学软物质中心开展学科交叉的工作进展;物理系郑大�教授介绍了金融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开展学科交叉课程建设的工作进展。
    会上,参会代表围绕如何开展学科交叉、做好理学青年人才队伍的培育工作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翟国庆书记作了大会总结。他指出理学部通过理学青年专项和学科交叉培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发展,青年人才是理学的将来,学部要大力支持青年教师的科研、教学工作,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学科交叉是创新的源泉,通过跨学科的合作,理学要积极地参与国家的重大需求、重大问题的解决,真正实现理科牵引。

  

学部党委书记翟国庆教授                                 学部副主任沙健教授

  

化学系汤谷平教授                                化学系范杰教授

 

    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管委会副主任顾建明                     数学系孔德兴教授          

 

物理系罗孟波教授                      物理系郑大�教授

参会人员合影


(理学部科研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