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袁亚湘院士为数学系师生作题为“从瞎子爬山到优化方法”的公众演讲

来源:理学部 发布时间:2013-11-13 浏览次数: 3347

   11月11日晚,受我校数学系邀请,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教授在紫金港校区蒙民伟楼223室,为数学系师生带来了题为《从瞎子爬山到优化方法》的精彩演讲。数学系主任包刚教授主持了本次活动。
    袁亚湘院士1981年毕业于湘潭大学,次年就留学剑桥大学,并于1986年获博士学位归国,之后又担任美国SIAM会士,并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院士传奇的人生经历令在座听众叹服,而随后他幽默风趣又极为谦逊的演讲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受益匪浅。
    由瞎子爬山问题开始引入,袁院士对计算数学中的‘优化方法’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在他贴近生活、风趣生动的引导中,同学们对爬山问题的解决产生了强烈的好奇,由此引入了迭代法、最速下降法。袁院士引经据典,风趣幽默, “美好的东西要多看几眼”“最好方向加上最好的步长等于最好” “一个N维问题转化成N个一维问题”,他以最朴素的语言向同学们描述着最神奇的数学世界,化深奥为简朴,化繁复为精简。在他充满启发性的演讲中,师生们对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的计算机求解优化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随后,袁院士又将自己的研究重点“信赖域”向师生做了初步介绍。在刻画“牛顿法”“区域最小值”时,袁院士幽默地引用了几幅美国总统和猿猴的图片,藉此说明“L-M步的最优性,区域最小值”问题’,揭露了解决数学问题中接受模仿和拒绝模仿的态度问题,把高深莫测的数学理论生活化、简单化,全场师生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当讲到“拟牛顿方法”时,袁院士又谈到“计算的技巧”“复杂问题简单化”“切线代替曲线求最小值速度快”“二次收敛计算量大而且需要计算二阶导数”等问题,这些‘优化方法’终极问题的娓娓道来,层层揭示,令在场师生无不聚精会神地倾听,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袁院士的演讲向广大数学系师生介绍了“优化方法”的奇妙原理,以及在实际生活用以解决的各种决策优化问题,以此展示了计算数学学科的光辉前景。通过一代代数学家的不断努力与攀登,优秀的算法正在不断成为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有力的数学工具。演讲结束时,袁亚湘院士引用了毛泽东的一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不正恰如其分地描述了优化算法的本质吗?
    演讲结束后,袁院士与场下同学进行互动,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并鼓励同学们学好基础课程,打好基本功,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走得更加扎实,利用数学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袁院士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学会优化自己的一生。”演讲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数学系冯耀耀供稿,吕阅涵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