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活动新闻】“理学大师论坛”第五十四讲—张培震院士:青藏高原东北部新生代盆地群的起始与消亡

来源:理学部 发布时间:2023-02-17 浏览次数: 70

202321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张培震,应浙江大学理学部邀请做客浙江大学理学大师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海纳苑4101报告厅为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题目为“青藏高原东北部新生代盆地群的起始与消亡”的精彩学术报告。

开场前,杨树锋院士和陈汉林教授隆重介绍了张培震院士。张培震院士,1955年出生于河南,1979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震专业,1982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198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87年至1991在美国内华达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201312月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院士长期从事地震地质和新生代构造地质研究,是国际知名的地震动力学家。在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青藏高原生长与动力学、活动断裂习性与强震复发规律、新构造与气候变化、利用GPS技术研究构造变形与地震活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报告的开始,张培震院士首先介绍了青藏高原的新生代形成演化,提出该科学问题是国际地球科学的前缘领域。而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高原生长和隆升的最新组成部分,其发展和演化揭示了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并且构造变形强烈、类型丰富、强震频繁,是构造、地貌与气候相互作用的敏感区。同时,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深部过程更是指示了青藏高原的地球动力作用。围绕这一视角,张培震院士总结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发育有巨大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群,盆地群的形成和消亡过程反应了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在报告中,张培震院士着重选取了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盆地、宁南盆地、兰州-西宁盆地,介绍了新生代沉积地层的起始年代、新生代盆地群的构造属性及演化、新生代山脉隆升和盆地消亡的时间以及新生代盆地群消亡的方式等四方面的研究内容。

  


在四方面研究内容的工作基础上,张培震院士总结了其主要认识:(1)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自渐新世(~30百万年),开始大范围接受沉积,盆地边缘晚中新世-上新世结束沉积,盆地内部现今仍然在接受沉积。(2)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盆地、陇中盆地~30百万年开始大范围接受沉积,南祁连山、西秦岭开始隆升,逐渐形成高原北部的构造与地貌边界。(3)中中新世高原东北缘遭受强烈构造变形、山脉加速隆升、盆地遭受裂解,形成由前陆盆地-造山带-山间盆地构成的盆-山构造体系。(4)高原东北缘渐新世(~30百万年)、中中新世(10-15百万年)两期构造变形具有异幅度、准同时、广泛分布的特征,这些现象揭示高原内部不同位置岩石圈地幔的拆沉作用是驱动高原北部变形的重要动力作用。

  


在互动交流环节,参会师生针对报告中的一些研究内容和地质现象进行了提问,张培震院士做出了耐心细致的回答。最后杨树锋院士和陈汉林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对张培震院士的到访表示感谢,现场致以热烈的掌声。